李氏园林卧疾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 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 年年白社客,空滞洛阳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家趣:指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之趣。
  • (chè):裂开,这里指花朵绽放。
  •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子推,介子推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介子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子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 伏枕:指卧病。
  • 公干:这里指刘桢,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因染疾,卧病在床,引起诸多感慨。此处孟浩然以刘桢自比。
  • 子平:指向长,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他在子女婚嫁完毕后,便不再管理家事,出游名山大川,不知所终。此处孟浩然表示羡慕向长的归隐生活。
  • 白社客:指隐士。

翻译

我喜爱陶渊明式的归隐情趣,这园林中没有世俗的人情世故。春雷响起,各种花卉绽放,寒食节时,四周的环境清静宜人。我卧病在床,叹息着如刘桢一般的无奈,羡慕着如向长一般归隐山林。每年那些隐士,都没有在洛阳城久留,而我却空自滞留在这洛阳城中。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李氏园林中卧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目前处境的无奈。诗的开头两句,孟浩然表达了对陶渊明式的归隐生活的喜爱,认为园林中没有世俗的纷扰,体现了他对宁静、自然生活的追求。“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这两句通过描绘春雷催开百花和寒食节的清静环境,进一步烘托出园林的美好和宁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下来,“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诗人以刘桢自比,表达了自己卧病在床的无奈和对向长归隐生活的羡慕,表现出他对摆脱世俗困扰、追求自由的渴望。最后两句“年年白社客,空滞洛阳城”,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处洛阳城,无法像隐士们那样自由自在的遗憾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自身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