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司户文昆季
双珠出海底,俱是连城珍。
明月两特达,馀辉傍照人。
英声振名都,高价动殊邻。
岂伊箕山故,特以风期亲。
惟昔不自媒,担簦西入秦。
攀龙九天上,忝列岁星臣。
布衣侍丹墀,密勿草丝纶。
才微惠渥重,谗巧生缁磷。
一去已十载,今来复盈旬。
清霜入晓鬓,白露生衣巾。
侧见绿水亭,开门列华茵。
千金散义士,四坐无凡宾。
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路傍已窃笑,天路将何因。
垂恩傥丘山,报德有微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珠:比喻两位杰出的人才。
- 连城珍:价值连城的珍宝,比喻非常珍贵。
- 明月:比喻两位人才的才华。
- 特达:特别出众。
- 馀辉:余光,比喻才华的余晖。
- 傍照人:照耀周围的人。
- 英声:美好的名声。
- 名都:著名的城市。
- 殊邻:远方的邻国。
- 岂伊:岂止。
- 箕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比喻隐居之地。
- 风期:风度与期许。
- 自媒:自我推荐。
- 担簦:背着伞,比喻远行。
- 西入秦:西去秦地,指到长安。
- 攀龙:比喻攀附权贵。
- 九天:极高的天空,比喻高位。
- 忝列:谦辞,表示自己不配列于其中。
- 岁星:木星,古代认为岁星所在有福,这里指幸运。
- 布衣:平民。
- 丹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指朝廷。
- 密勿:勤勉努力。
- 草丝纶:指草拟诏书。
- 惠渥:恩惠深厚。
- 谗巧:谗言巧语。
- 生缁磷:变得污浊。
- 盈旬:满十天。
- 清霜:比喻白发。
- 白露:比喻寒意。
- 绿水亭:亭台名。
- 华茵:华美的坐垫。
- 四坐:四周座位。
- 月中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比喻高洁。
- 寒者薪:给寒冷的人取暖的柴火。
- 天路:比喻仕途。
- 垂恩:赐予恩惠。
- 傥丘山:如同山丘一样重。
- 报德:报答恩德。
- 微身:谦辞,指自己。
翻译
两位杰出的人才如同从海底升起的双珠,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他们的才华如同明月般特别出众,余晖照耀着周围的人。他们的美好名声在名都中传扬,高昂的价格感动了远方的邻国。岂止是因为他们隐居的箕山故地,更是因为他们的风度与期许。我曾不自荐,背着伞西去长安。攀附权贵到达高位,幸运地列于其中。作为平民侍奉在朝廷,勤勉努力地草拟诏书。虽然才华微薄但受到深厚的恩惠,却被谗言巧语变得污浊。一去已是十年,如今归来又满十天。白发如清霜,寒意如白露。侧见绿水亭,开门列华美的坐垫。千金散给义士,四周座位无凡宾。想要折下月中的桂树,作为给寒冷的人取暖的柴火。路旁已有人窃笑,仕途将何以为因。赐予恩惠如同山丘一样重,报答恩德只有自己微薄的身体。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给崔司户文昆季的,诗中赞美了他们的才华和名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恩德的报答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双珠”、“明月”、“月中桂”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两位人才的杰出和自己的境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