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
  • 落帽台:地名,相传东晋名士孟嘉在此落帽,后成为重阳节的象征地之一。
  • 惆怅:形容心情忧伤、失落。
  • 荆州:地名,今湖北省江陵县。
  • 桓宣武:即桓温,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荆州刺史。
  • 悲秋:秋天常被视为悲伤的季节,因为万物凋零,景象凄凉。
  • 帝乡:指京城,这里特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翻译

在落帽台边,菊花已经半黄, 行人们带着惆怅,面对着重阳节。 在荆州一见桓宣武, 为了追随悲秋的脚步,进入帝都长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诗中,“落帽台边菊半黄”一句,既点明了时节,又借菊花半黄之景,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时光的流逝。后两句则通过“惆怅”一词,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提及桓宣武和悲秋,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长安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独特感受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李群玉

李群玉

唐澧州人。字文山。性旷逸,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裴度荐之,诏授弘文馆校书郎,未几乞归,卒。有《李群玉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