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春晴凭水轩,仙杏发南园。 开蕊风初晓,浮香景欲暄。 光华临御陌,色相对空门。 野雪遥添净,山烟近借繁。 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 况值新晴日,芳枝度彩鸳。
拼音

所属合集

#杏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杏:指杏花,因其美丽如仙,故称。
  • 南园:指南面的园子。
  • 开蕊:花蕾开放。
  • 浮香:飘散的香气。
  • 景欲暄:景色显得温暖。
  • 光华:光彩。
  • 御陌:皇宫前的道路。
  • 色相:指杏花的颜色和形态。
  • 空门:佛教寺庙,也泛指佛门。
  • 野雪:比喻杏花如雪。
  • 山烟:山间的雾气。
  • 鹿苑:鹿的栖息地,这里指幽静的地方。
  • 桃源:桃花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彩鸳:彩色的鸳鸯,这里指美丽的鸟类。

翻译

在春日的晴朗中,我依靠在水边的亭子里,看到仙境般的杏花在南园中盛开。 花蕾在清晨的风中缓缓开放,飘散的香气让景色显得更加温暖。 杏花的光彩照耀在皇宫前的道路上,其颜色和形态与佛门中的静谧相映成趣。 远处的杏花如同野外的雪,增添了一份纯净,而近处的山间雾气则让景色更加繁复。 这里幽静得如同鹿的栖息地,景色之美胜似桃花源。 何况正值新晴的日子,美丽的枝头上有彩色的鸳鸯飞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曲江亭边杏花盛开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杏花的美丽和春日的生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仙杏”、“野雪”、“山烟”等,营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春日世界。同时,通过对“空门”、“鹿苑”、“桃源”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深厚情感。

李君何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登进士第(见《登科记考》卷一二)。《全唐诗》存省试诗1首。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