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本诗中指诗人的居所附近。
- 寂寞:形容孤独冷清。
- 凝:聚集,此处形容夜云密布。
- 芙蓉:荷花。
- 三更:古代时间划分,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大约是晚上十一时至凌晨一时。
- 蟋蟀:一种昆虫,夜晚常能听到其鸣叫。
- 一点灯:微弱的灯光。
- 迹避险巇:行为上避开危险和艰难。
- 翻:反而。
- 失路:迷失方向,比喻处境困难。
- 心归闲澹:内心归于平静淡泊。
- 不因僧:不是因为僧人的影响。
- 上国:指京城或中央政权。
- 陈诗日:指向朝廷献诗的日子,古代文人常通过献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请求官职。
- 林泉:山林与泉水,常用来指代隐居之地。
- 亦未能:也没有能够。
翻译
几亩池塘靠近杜陵,秋天的夜晚孤独冷清,夜云密布。 荷花叶上响着三更的雨声,蟋蟀的叫声中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 行为上避开危险和艰难,反而迷失了方向;内心归于平静淡泊,并非因为僧人的影响。 既然遇到了向朝廷献诗的日子,长期守在山林泉水边也未能如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寂寞景象,通过“池塘”、“杜陵”、“夜云”、“芙蓉叶”、“三更雨”、“蟋蟀声”和“一点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氛围。诗中“迹避险巇翻失路,心归闲澹不因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既想避开世俗的纷扰,又感到迷茫和无助。最后两句“既逢上国陈诗日,长守林泉亦未能”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能实现隐居理想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和内心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