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沈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雷奔电逝:形容速度极快,如雷电般迅猛。
  • 彩舟画楫:彩色的船和装饰华丽的桨。
  • 射初晖:指彩舟在朝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 喧江雷鼓:江面上鼓声喧天,如同雷鸣。
  • 鳞甲动:比喻水波翻滚,如同鱼鳞和甲壳在动。
  • 三十六龙:比喻船只众多,如同龙一般。
  • 衔浪飞:形容船只在浪尖上飞驰。
  • 灵均:指屈原,他的字是灵均。
  • 投湘死: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 千古沈魂:指屈原的灵魂沉没在湘水之中。
  • 绿草斜烟:绿草和斜阳下的烟雾。
  • 笛声幽远:笛声悠扬,传得很远。
  • 愁江鬼:指江中的鬼魂,这里特指屈原的灵魂。

翻译

雷电般迅猛的三千健儿,彩色的船只在朝阳下闪耀。 江面上鼓声如雷,水波翻滚如鱼鳞甲壳动,众多船只在浪尖上飞驰。 屈原昔日投湘江自尽,他的灵魂千古沉没在湘水之中。 绿草斜阳下,烟雾缭绕的傍晚,悠扬的笛声传得很远,让江中的鬼魂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盛况,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色彩,展现了节日的喧嚣与热烈。诗中“雷奔电逝”、“彩舟画楫”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后半部分则通过“灵均投湘死”和“愁江鬼”等意象,抒发了对屈原的怀念与哀思,使得诗歌在热烈中透露出深沉的哀愁,情感丰富而复杂。

李群玉

李群玉

唐澧州人。字文山。性旷逸,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裴度荐之,诏授弘文馆校书郎,未几乞归,卒。有《李群玉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