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纪行十六绝六合观

· 张吉
百年塞马嘶华月,南下天兵驻此滨。 椎髻扫除施冕弁,江津莫错比河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塞马:边塞的马。
  • 华月:明亮的月光。
  • 天兵:指明朝的军队。
  • 椎髻: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发型,这里指当地的少数民族。
  • 扫除:指改变习俗。
  • 冕弁:古代贵族的帽子,这里指接受汉族的服饰。
  • 江津:江边的渡口。
  • 河津:河边的渡口,这里比喻重要的交通要道。

翻译

百年间,边塞的马在明亮的月光下嘶鸣,南下的明朝军队驻扎在这江边。 当地的少数民族改变了他们的发型,穿上了汉族的服饰,江边的渡口不可小觑,它与河边的渡口一样重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军队南下驻扎的场景,通过对比边塞与江滨的景象,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诗中“塞马嘶华月”一句,既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后两句则通过少数民族改变习俗和服饰的描写,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影响力。最后,诗人提醒人们,江津虽不及河津闻名,但其战略地位同样重要,不应被忽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张吉

明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陆学订疑》、《古城集》。 ► 4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