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十七首

· 张弼
京国交游二十年,红颜相对巳苍肰。 双旌暂向西江去,孤剑还留北斗边。 林下可无真孺子,尘中应有旧梅仙。 翰林罗老烦相问,著得新书第几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国:京城,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红颜:年轻时的容颜。
  • 苍肰(cāng rán):苍老的样子。
  • 双旌:古代官员出使或出行时所用的两面旗帜,这里指官员的出行。
  • 西江:指长江上游的地区。
  • 孤剑:独自一人的剑,比喻孤独或独自行动。
  • 北斗:北斗星,这里可能指北方的某个地方。
  • 林下:指隐居或清静的地方。
  • 真孺子:真正的孺子,指有德行的人。
  • 梅仙:指梅花,比喻高洁的人。
  • 翰林:古代官名,掌管编纂、撰述等事。
  • 罗老:可能是指某位姓罗的老人,也可能是对某位长者的尊称。
  • 新书:新写的书。

翻译

在京城交往已有二十年,年轻时的容颜如今已显苍老。 你带着双旌暂时前往西江,而我孤独的剑仍留在北斗星下的边疆。 在林下或许还有真正的贤人,尘世中也应有如旧梅般高洁的仙人。 请向翰林院的罗老问好,询问我新写的书已经完成了几篇。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京国交游二十年”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透露出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后文通过对“双旌”与“孤剑”的对比,描绘了友人远行与自己留守的情景,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末句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对友人的托付,展现了诗人不凡的志趣和情感。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