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上翁

· 陆粲
广武城边列旗鼓,重瞳拔山气如虎。手提老翁坐高俎,汉王嫚语项王怒,俎上老翁心独苦。 心独苦,儿不闻,儿言但索杯中羹。儿自生,翁自死。 三军缟素为何人,幸有君臣无父子。君不见当日阴山沙碛中,胡儿鸣镝亲射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俎上翁:指被置于砧板上的老人。
  • 广武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 重瞳:指项羽,传说他有两重瞳孔。
  • 拔山:比喻力大无穷。
  • 嫚语:轻蔑的话语。
  • 缟素:白色的丧服。
  • 沙碛:沙漠。
  • 鸣镝:响箭,古代用于发号施令。

翻译

在广武城边,旗帜和鼓声震天,项羽力大无穷,气势如虎。他手持老翁,将其置于高高的砧板上,汉王刘邦轻蔑的话语激怒了项羽,而砧板上的老翁心中却充满了苦楚。

老翁心中的苦楚,儿子却未曾察觉,儿子只顾索要杯中的肉汤。儿子得以生存,而老翁却注定要死去。

三军穿上白色的丧服,是为了谁呢?幸好君臣之间没有父子之情。

你难道没有看到,在过去的阴山沙漠中,胡人用响箭亲自射杀了自己的父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展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诗中“俎上翁”的形象象征了无辜者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而“儿不闻,儿言但索杯中羹”则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最后通过对比“君臣无父子”和“胡儿鸣镝亲射翁”,诗人表达了对战争无情和人伦丧失的深刻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陆粲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余,一字浚明,号贞山。嘉靖五年进士。官工科给事中,敢直言。以争张福(旧作“张福达”)狱,下诏狱廷杖。寻上疏论张璁、桂萼专擅朝事,谪贵州都镇驿丞,迁永新知县,以念母乞归。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左氏春秋镌》、《陆子余集》。 ► 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