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司马公

吴简何来传绝塞,支硎试展墨痕新。 流波夜逝无同调,白雪春消独少伦。 方矗嵌崟望汗漫,忽从襟袂起精神。 优游树底三人者,谁是当年太史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简:指吴地的书信或文献。
  • 绝塞:边远的关塞。
  • 支硎:古代用来磨墨的石板。
  • 墨痕:墨迹,指书写的痕迹。
  • 流波: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 同调:志同道合的人。
  • 白雪:比喻高洁或纯洁的事物。
  • 少伦:无与伦比。
  • 嵌崟(qiàn yín):高峻的样子。
  • 汗漫:广阔无边。
  • 襟袂:衣襟和袖子,代指衣裳。
  • 优游:悠闲自得。
  • 太史:古代官职,负责记载史事和天文历法。

翻译

吴地的书信从何而来,传到了这遥远的边塞?我试着展开支硎上的墨迹,它们显得如此新鲜。流水在夜晚逝去,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白雪在春天消融,却无人能与之相比。我正望着高峻的山峰,感到广阔无边,忽然间,衣襟和袖子间涌起了精神。在树下悠闲自得的三人中,谁又是当年的太史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司马公的深切悼念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吴简”、“支硎”、“墨痕”等词语勾勒出一幅文人墨客的画卷,而“流波”、“白雪”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纯洁的消逝。最后两句以树下三人的场景,隐喻了对过去太史身份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无限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戚继光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