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吊古三首

谁悟当年谶已真,汴杭回首总成尘。 愤无勾践三千士,死恨田横五百人。 海上乾坤春梦短,崖前风雨客愁新。 贞魂若作啼鹃去,葛岭山头哭万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谶已真:预言已经成真。谶,读作chèn,指预言、预兆。
  • 汴杭: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和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 勾践三千士:指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三千勇士,这里比喻忠诚的士兵。
  • 田横五百人:指田横的五百义士,他们因不愿投降刘邦而集体自杀,这里比喻忠贞不渝。
  • 海上乾坤:指海上的世界,比喻世事无常。
  • 崖前风雨:指在崖边遭遇的风雨,比喻困境。
  • 贞魂:忠贞的灵魂。
  • 啼鹃:杜鹃鸟,传说中是忠魂所化。
  • 葛岭山头: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忠魂所在之地。

翻译

谁能领悟当年预言的真实性,回首看汴京和杭州都已成尘埃。 愤怒没有勾践那样的三千勇士,死去的田横五百人更让人痛恨。 海上的世界如同春梦般短暂,崖前的风雨让旅人增添新愁。 忠贞的灵魂若化作啼哭的杜鹃飞去,葛岭山头将哭泣万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汴杭回首总成尘”一句,既是对历史变迁的哀叹,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而“愤无勾践三千士,死恨田横五百人”则强烈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向往。结尾的“贞魂若作啼鹃去,葛岭山头哭万巡”更是以凄美的意象,抒发了对忠魂不灭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梁有誉

明广东顺德人,字公实,号兰汀。与欧大任等同学于黄佐,有诗名。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与李攀龙等结诗社,史称后七子。因念母,称病归。杜门读书,虽大吏至,亦不出见。卒年三十六。有《兰汀存稿》。 ► 2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