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山有感

匹马岩关度夕曛,雨馀秋色净无垠。 平林地轴开青甸,磴道天门锁白云。 漠漠荒烟连野迥,寥寥哀雁隔峰闻。 登高凝睇伤摇落,南北风尘尚驻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匹马:单独一匹马。
  • 岩关:险峻的山关。
  • 夕曛:夕阳的余晖。
  • 雨馀:雨后。
  • 无垠:无边无际。
  • 平林:平坦的树林。
  • 地轴:比喻大地。
  • 青甸:青翠的郊野。
  • 磴道:石阶路。
  • 天门:高山的门户,比喻险要之地。
  • 白云:山间的云雾。
  • 漠漠:广阔而模糊的样子。
  • 荒烟:荒野中的烟雾。
  • 野迥:野外的远处。
  • 寥寥:稀少。
  • 哀雁:哀鸣的大雁。
  • 凝睇:凝视。
  • 摇落:凋零。
  • 风尘:比喻战乱。
  • 驻军:军队驻扎。

翻译

独自骑马穿越险峻的山关,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雨后的秋色显得格外清澈,无边无际。平坦的树林仿佛打开了大地的心脏,青翠的郊野展现在眼前。石阶路通往高山的门户,那里云雾缭绕,仿佛锁住了天空。广阔而模糊的荒野中,烟雾弥漫,远处的野外显得更加遥远。稀少的大雁在山峰间哀鸣,声音隔空传来。登高望远,凝视着凋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忧伤。南北各地,战乱仍在继续,军队依旧驻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骑马穿越山关的所见所感。诗中,“匹马岩关度夕曛”一句,既展现了旅途的孤独,又渲染了夕阳的壮美。雨后的秋色、平林青甸、磴道天门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辽阔而深远的秋日山景图。后两句通过荒烟、哀雁等元素,传达了诗人对战乱不息、国家动荡的深深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梁元柱

梁元柱,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