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次高屋山

天涯愁病总难除,况复残年忆故庐。 到处风尘还极目,由来泉石可安居。 三巴未布平戎檄,四海空闻献瑞书。 坐对寒灯不成寐,呼童数问夜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极目:尽眼力所及眺望远方。
  • 泉石:指山水景色,常用来比喻隐居或清静的生活环境。
  • 三巴:古地名,指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 平戎檄:平定战乱的檄文,指战争。
  • 献瑞书:献上吉祥的文书,指报喜不报忧的官方文书。

翻译

在天涯海角,我的忧愁和疾病似乎永远无法消除,特别是在这年末时分,我更加思念故乡。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充满了风尘,我尽力远望,却始终觉得只有山水之间才是真正可以安居的地方。在四川东部,还没有传来平定战乱的消息,而全国范围内,却空闻那些只报喜不报忧的吉祥文书。我静静地坐着,面对着寒冷的灯光,无法入睡,于是我呼唤仆人,多次询问夜晚的情况。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的孤独与忧愁,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天涯愁病总难除”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无奈和病痛的折磨。而“到处风尘还极目”则进一步以风尘满目的景象,象征了作者内心的纷乱与不安。后两句通过对“平戎檄”和“献瑞书”的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最后,“坐对寒灯不成寐”则以寒灯为伴,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长夜难眠的孤寂情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在特殊时刻的复杂情感。

张时彻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