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原都御史安抚荆襄流民

· 张弼
重臣承诏下銮坡,荆楚流民属抚摩。 草莽顿开新郡县,风尘不到旧山河。 竞耕弃土谋生足,始脱穷途感德多。 应是瑰辞纪功德,高崖千尺为公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臣: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 承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 銮坡:指皇宫中的御道,这里代指朝廷。
  • 荆楚:指古代的楚国地区,今湖北一带。
  • 流民:因战乱、灾荒等原因流离失所的民众。
  • 属抚摩:归属并受到安抚。
  • 草莽:指荒野,这里指未开垦的土地。
  • 新郡县:新设立的行政区划。
  • 风尘:指战乱或动荡。
  • 旧山河:指原有的国土。
  • 竞耕:争相耕作。
  • 弃土:指被遗弃的土地。
  • 谋生足:生活得以自给自足。
  • 穷途:困境,绝境。
  • 感德多:感激恩德之情深厚。
  • 瑰辞:华美的言辞。
  • 纪功德:记载功绩和德行。
  • 高崖千尺:形容山崖极高,这里比喻功绩卓著。
  • 为公磨:为纪念某人而刻石。

翻译

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接受了皇帝的命令,从皇宫出发前往荆楚地区,去安抚那些因战乱、灾荒而流离失所的民众。在荒野中,新的行政区划被建立起来,战乱和动荡不再影响这片土地。民众们争相耕作那些被遗弃的土地,生活得以自给自足,他们从绝境中解脱出来,对恩德感激不尽。应当用华美的言辞来记载这些功绩和德行,就像在千尺高的山崖上刻石纪念一样,为这位官员的卓越贡献留下永恒的记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朝廷重臣奉命前往荆楚地区安抚流民的情景,通过对比战乱前的动荡与安抚后的和平,展现了官员的功绩和对民众生活的积极影响。诗中“草莽顿开新郡县,风尘不到旧山河”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新行政区划的建立和旧有国土的安宁,体现了官员的治理成效。结尾的“高崖千尺为公磨”则是对官员功绩的极高赞誉,表达了对其贡献的永恒纪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官员的赞颂,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