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石壁凌虚万木齐,依稀疑是武陵溪。 长城旧饮纷胡骑,大漠初惊过汉鼙。 国士死来今已尽,边机愁绝剑空携。 天山闻说尤佳胜,欲乞君恩试马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凌虚:高耸入云。
  • 武陵溪: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之地,比喻隐逸或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纷胡骑:指频繁的胡人骑兵。
  • 汉鼙:汉代的军鼓,此指汉军的鼓声。
  •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
  • 边机:边疆的军事机宜。
  • 天山: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座山脉,古时为边疆要地。
  • 君恩:皇帝的恩典。

翻译

石壁高耸入云,万树齐聚,仿佛是传说中的武陵溪。长城边,胡人的骑兵频繁出没,大漠中初次听到汉军的鼓声,令人心惊。国家的杰出人才已经牺牲殆尽,边疆的军事机宜令人忧愁,我空带着剑却无用武之地。听说天山景色尤为壮丽,我渴望得到皇帝的恩典,去那里驰骋一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严峻的军事形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忧虑和对皇帝恩典的渴望。诗中“石壁凌虚万木齐”一句,以高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雄伟,而“长城旧饮纷胡骑,大漠初惊过汉鼙”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边疆的紧张气氛。后两句“国士死来今已尽,边机愁绝剑空携”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无力感的悲叹。最后,诗人以对天山的向往,寄托了对和平与自由的渴望。

戚继光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