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临淮李公子

隔岁相看思渺然,尺书忽向故人传。 九关天启青云业,千古春涵白雪篇。 列塞戈矛犹独倚,清时雨露为君偏。 劳歌欲和惭同调,瑞气西依斗极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隔岁:隔了一年。
  • 渺然:遥远的样子。
  • 尺书:书信。
  • 九关:指朝廷。
  • 青云业:比喻高远的志向或事业。
  • 白雪篇:高雅的文学作品。
  • 列塞:边疆的关塞。
  • 戈矛:古代兵器,这里指军事。
  • 清时:太平时期。
  • 雨露:比喻恩泽。
  • 劳歌:劳作时的歌,这里指诗人的作品。
  • 惭同调:惭愧与对方志趣相投。
  • 瑞气:吉祥的气象。
  • 斗极:北斗星和北极星,比喻朝廷或皇帝。

翻译

隔了一年再次相见,思绪飘渺难寻,突然收到你的书信,让我感到意外。 朝廷开启了通往青云的大门,你的诗篇如同春日般温暖,千古流传。 边疆的关塞上,我依然独自坚守着戈矛,而在这太平盛世,恩泽特别偏爱于你。 我想和你一起唱和劳作的歌,但感到惭愧,因为我们的志趣如此相投。 吉祥的气象随着北斗星和北极星的方向,向西延伸。

赏析

这首诗是戚继光写给临淮李公子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成就的赞赏。诗中,“隔岁相看思渺然”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而“尺书忽向故人传”则带来了友人的消息,增添了诗中的情感波动。后两句赞美了友人的事业和文学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边疆的坚守和对友人的羡慕。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戚继光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