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药禽

灵禽悲噪白云边,人到天台古洞天。 点化春愁三月暮,唤回晓梦五更前。 有如捣药洒泪响,非杵非舂自戛然。 毛羽也知仙可学,声声要结炼丹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禽:指文中所提到的捣药禽,神灵般的禽鸟,带有神奇色彩。
  • 天台:天台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 点化:启发引导,在这里指捣药禽的声音似能启发春愁的思绪。
  • ****戛然(jiá rán):形容声音清脆、响亮。这里指捣药禽发出的声音。
  • ****杵(chǔ):舂米等用的木棒。
  •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

翻译

一只神异的鸟儿在白云边上悲伤地鸣叫,此时,我来到了天台山古老的神仙洞府。在这暮春三月,它的叫声仿佛在点化我内心的春愁;五更天还未破晓的时候,鸟鸣又把我的晓梦唤醒。这鸟儿的声音就像有人在一边捣药一边洒泪发出的声响,那声音既不是用杵,也不像是舂米发出的,却清脆响亮、自然而成。这鸟儿似乎知道人可以通过学习修道成仙,它的声声鸣叫,好像都在表示想与人结下一起炼丹的缘分。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奇幻与浪漫的气息。诗的开篇便创设出一种空灵、神秘的意境,神异的捣药禽在白云边悲鸣,与诗人身处的天台古洞天相映衬,二者共同构建出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中间两联,诗人细腻地描写了捣药禽啼鸣带来的独特感受,那种能点化春愁、唤回晓梦的神奇作用,让这鸟儿充满了灵性。“有如捣药洒泪响,非杵非舂自戛然”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和生动的声响描绘,将鸟儿啼声的独特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尾联则赋予了捣药禽更深刻的寓意,鸟儿似乎也渴望仙丹修炼,与人结下炼丹之缘,进一步升华了诗歌追求超凡脱俗、修道炼丹的主题。整首诗将神话色彩、自然情趣与人生追求完美融合,体现了作者奇幻的想象力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闽清人,家琼州,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