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诸同寮

· 朱熹
把酒江头烟雨时,遥知江树已芳菲。 应怜倦客荒茅里,落尽梅花未得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拿起,端起。 (liáo):官吏宿舍,也泛指简陋的房屋。 芳菲:花草盛美。 倦客:指对生活感到厌倦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翻译

在江头烟雨迷蒙之时端起酒杯,远远地知晓江边的树木已经花开繁茂。应怜悯我这疲倦的旅人在荒草丛生的茅屋中,梅花开尽了我却还未能归去。

赏析

这首诗情景交融,富有意境。首句“把酒江头烟雨时”,营造出一种迷蒙、悠远的氛围。次句“遥知江树已芳菲”,通过想象江边树木的繁茂,表现出对春天的感知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后两句“应怜倦客荒茅里,落尽梅花未得归”,则流露出作者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倦客在荒茅屋里,看着梅花落尽却不能归家,这种无奈和哀伤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以景衬情,将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