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都试之韵

· 朱熹
储胥闻道落初成,共喜儿郎意气生。 初恨雨声迷叠鼓,忽惊晴色动高旌。 盘牟入咏诗情壮,破的传觞酒今明。 纵使腐儒东向坐,不妨堂上有奇兵。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 储胥:指守卫宫殿的栅栏。这里可理解为营造的场地等设施 。
  • 叠鼓:连续不断的鼓声。
  • 高旌(jīng):高扬的旌旗。
  • 盘牟:一种头巾,这里应指参加比试的人。
  • 破的(dì):射中靶心。
  • 传觞(shāng):传递酒杯,常表示宴饮欢乐。
  • 腐儒:迂腐的儒生,这里是作者自谦。

翻译

听闻那营造的设施刚刚建成,大家都为儿郎们意气风发而欣喜。起初恼恨雨声将那连续不断的鼓声遮蔽,忽然惊喜晴天的阳光让高扬的旌旗舞动。 那些参加比试的人儿融入诗篇,让诗情壮阔,射中靶心后传递酒杯,酒意明亮。即便我这迂腐的儒生只是在东侧坐着,也不妨碍堂上出现令人称奇的比试场面与人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比试活动的情景。开篇营造出喜庆欢快的氛围,“共喜儿郎意气生”表现出众人对年轻才俊们的期待与赞赏。颔联中雨声影响鼓声到晴日舞动旌旗,从不利的情况转变为美好的景象,体现出心情的变化和场面气氛的烘托。颈联通过描写比试场面入诗、射中靶心后的欢乐宴饮,展现出比试的热烈与成功。尾联作者以“腐儒”自比,却表明不妨碍堂中出现“奇兵”,一方面表现出作者谦虚低调,另一方面突出了对参与比试者才能与精彩表现的肯定。全诗富有生活气息和动态感,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比试场景。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