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武溪江南吊故人刘仲美墓

· 刘崧
惆怅江南土一坏,斯人地上不胜忧。 为亲奉檄嗟无及,忍病吟诗死未休。 泽国风尘行处晚,海云烟雨梦中秋。 故人题碣知何日,即恐荒漫失故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惆怅(chóu chàng):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坏(péi):这里指坟墓。
  • 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 泽国:多水的地区;水乡。
  • 碣(jié):圆顶的石碑。

翻译

在江南,我满心惆怅地面对这一座坟墓,这人在世间有着无尽的忧愁。为了侍奉双亲接受征召文书,只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忍着病痛吟诗,到死都没有停止。在多水的地区行走,往往很晚才能停歇,在梦中的中秋,见到海云烟雨的景象。不知哪一天才能在故人的墓碑上题字,只怕时间久了,那坟墓会变得荒芜而难以辨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刘仲美深深的悼念之情。首联通过“惆怅”一词,奠定了全诗忧伤的基调,面对故人的坟墓,诗人心中充满了悲伤。颔联描述了刘仲美为亲奉檄却来不及的遗憾,以及他忍病吟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执着,展现了他的孝心和对诗歌的热爱。颈联通过描绘泽国的风尘和梦中的海云烟雨,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墓地可能会荒芜的担忧,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深沉的悲痛和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