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宪副备兵西川

弓矢新韬士马残,阳回应借惠文冠。 巴江百折流成字,蜀道千层曲似盘。 邛杖亦充天国贡,荔枝犹作故园看。 浣花合自多题咏,倘有鱼笺问钓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āo):本意是指装弓的套子,这里指收藏、敛藏。
  • 阳回:冬至后阳气复生,指春天来了。
  • 惠文冠:一种武官所戴的帽子,这里指韩宪副的官职和使命。
  • 邛杖(qióng zhàng):用邛竹制成的手杖。邛,音“穷”。
  • 鱼笺:古代产于蜀地的一种纸,泛指书信。

翻译

弓箭新收藏起来,士兵和战马也有残损,春天来临应当借助这惠文冠(指代韩宪副的官职)发挥作用。 巴江曲折流淌,水流成字,蜀道层层叠叠,弯曲如盘。 邛杖也能充当天国的贡品,荔枝还是当作来自故乡的物产来看待。 浣花溪自然应该有很多题诗咏怀,如果有书信询问钓鱼竿(指闲适的生活)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韩宪副去西川备兵而作。首联写战后的情景以及对韩宪副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春天到来时,凭借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做出贡献。颔联通过描写巴江和蜀道的艰险,烘托出西川地区的地理特点。颈联提到邛杖和荔枝,展现了当地的特色物产。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韩宪副在西川的生活的一种想象,认为他在那里可能会有许多文学创作,同时也暗示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开阔,既描绘了西川的地理风貌和物产,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