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夘岁日者推闰二月或传闰三月

· 刘崧
闰月推移定几时,花晨上巳两持疑。 六年民物遭聋瞽,天地茫茫竟莫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夘:癸卯,这里指年份。
  • 闰月:为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历法名词。
  • 推移:移动、变化。
  • 花晨:有花的早晨,犹言良辰。
  • 上巳:古代节日,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 聋瞽(lóng gǔ):比喻欺骗,蒙蔽。

翻译

闰月究竟何时推移确定呢,面对花晨良辰和上巳佳节,人们对此抱有两种怀疑。六年时间里百姓和万物遭受欺骗蒙蔽,天地茫茫,最终大家都无法知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闰月时间不确定的疑惑以及对百姓遭受蒙蔽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询问闰月推移的时间,以及人们在花晨和上巳这两个特殊时刻的疑虑,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氛围。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指出百姓长时间受到蒙蔽,而天地茫茫,无人能知晓真相。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沉,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