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初庐为观察王公赋

我闻匡庐乃在星渚中,叠嶂层岩几万重。香炉倒影三梁石,瀑布斜飞五老峰。 白鹿洞前瑶草拾,苍翠明霞隐朝日。习静偏宜长者车,清幽也是神仙窟。 中有风流王使君,诛茅结胜傍流云。流云不驻千峰色,閒坐推窗静里分。 凌云紫气三千丈,隆隆直逼西京上。出山不减入山时,更悬天际真人想。 年来秉宪越台边,文章吏治岂徒然。五色神羊叱欲走,九苞威凤生联蹁。 登高作赋时挥洒,白雪弥高和弥寡。爱民自得雨随车,爱士宁尊阳鱎者。 中原多难苦疮痍,不似东南民更疲。圣主忧深方眷顾,恐君未得遂初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庐(kuāng lú):指庐山。
  • 星渚(xīng zhǔ):银河中的小洲,借指银河。
  • (zhàng):直立如屏障的山峰。
  • :高峻的山崖。
  • 香炉:庐山的香炉峰。
  • 倒影:这里指山峰在水中的影子。
  • 三梁石:庐山的一处景点,具体情况不详。
  • 瀑布:庐山瀑布。
  • 五老峰:庐山的五老峰。
  • 白鹿洞: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 瑶草(yáo cǎo):传说中的仙草,这里泛指珍美的草。
  • 习静:指习养静寂的心性。
  • 长者车:指达官贵人乘坐的车。
  • 清幽:清静幽深。
  •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王公。
  • 诛茅:芟除茅草,引申为结庐安居。
  • 结胜:营造胜景。
  • 流云:流动的云彩。
  • 紫气:紫色的云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
  • 西京:这里代指长安。
  • 秉宪:执掌法令。
  • 越台:古台名,在今广东广州越秀山,这里代指广东。
  • 五色神羊: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神羊。
  • 九苞威凤: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优秀的人才。
  • (pián):形容跳舞的姿态。
  • 登高作赋:登上高处创作诗赋。
  • 白雪:古代曲名,比喻高雅的诗词。
  • 疮痍(chuāng yí):比喻战争或灾祸后民生凋敝的景象。

翻译

我听说庐山处在银河之中,层峦叠嶂,高峻的山崖重重叠叠。香炉峰的倒影映在水中,三梁石若隐若现,瀑布从五老峰斜飞而下。 白鹿洞前可以采摘到珍美的仙草,苍翠的树木和明丽的云霞遮住了初升的太阳。喜欢清静的人适宜乘坐达官贵人的车来到这里,这里清幽宁静,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一位风度翩翩的王公,铲除茅草,在流动的云彩旁边建造美景。流动的云彩不能留住山峰的美景,他悠闲地坐在窗前,静静地欣赏分辨。 凌云的紫气高达三千丈,气势磅礴,直逼长安。出山时的风采不比入山时差,让人不禁想起高悬在天际的仙人。 近年来,王公在越台那边执掌法令,他的文章和治理政事的能力并非徒有其名。他像能辨别是非的五色神羊让人敬畏,又像有威武风姿的九苞凤凰吸引着优秀的人才前来。 他登高创作诗赋时挥洒自如,他的诗词高雅,能与之唱和的人很少。他爱护百姓,自然会有像雨随车而降的福祉,他敬重贤士,不逊于尊重阳鱎的人。 中原地区多灾多难,百姓困苦,不像东南地区的人民更加疲惫。圣明的君主深深地忧虑,正关怀着百姓,担心王公不能实现最初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王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诗的开头通过对庐山雄伟景色的描写,为下文王公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接着,诗人描述了王公在庐山旁结庐而居,享受清幽宁静的生活,展现了他的高雅情趣。然后,诗中提到王公在越台边执掌法令,政绩卓著,文章出众,具有非凡的才能和魅力。他的爱民之心和爱士之举也得到了赞扬。最后,诗人提到中原地区的苦难,以及圣主对王公的期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又突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