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州北平山神会寺废趾

· 刘璟
昔年宝刹倚云根,半壁孤高露粉痕。 叠巘插天苍隼立,群峰拔地白狼蹲。 苔碑有字湮名姓,钟梵无声报晓昏。 山下屯军新聚落,依稀烟火旧时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刹(chà):对佛教寺院的美称。
  • 云根:深山云起之处。
  • 粉痕:指墙壁上的痕迹。
  • 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 隼(sǔn):一种凶猛的鸟。
  • 白狼:这里指像白狼一样(形容山峰的形状)。
  • 苔碑:长满苔藓的石碑。
  • 梵(fàn):关于古代印度的。这里指寺庙中的诵经声。
  • 湮(yān):埋没。

翻译

从前那美好的寺院依靠着深山云起之处,寺院的半壁孤高地矗立着,露出了一些粉痕。 重重叠叠的山峰直插天际,好似苍隼挺立,众多的山峰拔地而起,犹如白狼蹲踞。 长满苔藓的石碑上的字,已将人的名姓埋没,寺庙的钟声和诵经声悄然无声,不再报晓昏。 山下有屯军形成的新村落,依稀还能看出这里曾是有着烟火气的旧时村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神会寺的废址以及其周围的景象。首联通过“昔年宝刹”和“半壁孤高露粉痕”的对比,展现出寺庙的兴衰。颔联以生动的比喻“叠巘插天苍隼立,群峰拔地白狼蹲”,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和奇特。颈联的“苔碑有字湮名姓,钟梵无声报晓昏”,则表现出寺庙的荒废和寂静。尾联“山下屯军新聚落,依稀烟火旧时村”,将视线转向山下的新村落,通过“依稀烟火旧时村”,让人感受到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整首诗意境苍凉,通过对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兴衰无常的感慨。

刘璟

明浙江青田人,字仲璟。刘基子。洪武二十三年拜閤门使,奏事有阙遗者,多所纠正。谷王就封,擢左长史。靖难兵起,随谷王归京师,受命参李景隆军事,兵败,归里。成祖即位,召之,托病不赴,遂被逮至京,下狱自经死。福王时谥刚节。博学知兵,尤深禅学。有《易斋集》、《无隐集》。 ► 157篇诗文

刘璟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