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涤斋:清洗身心的书斋。
-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明朝的王阳明将心学发展到了极致。
- 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在诗中可以理解为启发、启示。
- 翳(yì):遮蔽,障蔽。
- 河滨洗耳:传说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玷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后遂以“河滨洗耳”表示以接触尘俗的东西为耻辱,心性旷达于物外。
- 泽畔弹冠: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意为在河边整冠,以表示自己与众不同,不肯同流合污。
翻译
千年流传的心学如同盘铭一样重要,醉生梦死的众人唯有此处能将其唤醒。 在这里能够直接与圣贤的思想相互启发,没有丝毫尘土遮蔽心灵的纯净。 像许由在河滨洗耳那样超凡脱俗的风范在此处得以体现,而在水泽边整冠的那种拘泥于世俗之事是不会发生的。 我还惭愧自己心中的烦恼尚未完全消除,希望能借助这里的清净来一试,洗净自己的内心。
赏析
这首诗围绕“涤斋”展开,强调了其在心学传承和净化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诗的首联指出心学的重要性以及涤斋能唤醒沉醉于梦中的人们。颔联进一步说明涤斋能让人直接与圣贤的思想相通,保持心灵的纯净。颈联通过“河滨洗耳”和“泽畔弹冠”的典故,强调涤斋的超凡脱俗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特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希望借助涤斋来消除内心烦恼,净化心灵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用典恰当,富有哲理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