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熬峰:似指作者与弟弟分别之地的山峰,具体所指不详。
- 长公祠:祠庙名,关于其具体所指也不太明确。
-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 骏足:良马,这里比喻杰出的人才。
- 龙池:这里指代会试之地的祥瑞之景。
- 梅关:地名,位于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为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重要关隘。
- 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 彭蠡(lǐ):鄱阳湖的古称。
翻译
再次登上熬峰拜访长公祠,离愁别绪深深,只能凭借一杯酒来寄托。 会试的考场上以千金招揽杰出人才,天边的五彩祥云映照在会试之地。 在梅关的旅舍中能早早听到鸡叫,鄱阳湖的秋风中,大雁飞过显得有些迟缓。 分别后,草堂应该会进入我的梦境,不知何时才能收到你的书信,慰藉我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小金山送别弟弟启猷去参加会试时所作,诗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弟弟的祝福与思念。首联通过重访长公祠,借酒消愁,表达了离别的忧伤。颔联描绘了会试之地的盛景,以“千金招骏足”和“五色映龙池”烘托出会试的重要和庄严,同时也暗示了弟弟的才华和期望。颈联通过描写梅关的早鸡和彭蠡的迟雁,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情境和路途的遥远。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对收到书信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和离别的不舍。
潘光统
潘光统,字少承,号滋兰。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贡生,入太学。授光禄寺署丞,迁京府通判。著有《滋兰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二四、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有传。
► 36篇诗文
潘光统的其他作品
- 《 七夕陈忠甫见过夜话 》 —— [ 明 ] 潘光统
- 《 冬日同欧桢伯过诃林访邓毓元梁彦国 》 —— [ 明 ] 潘光统
- 《 黎惟敬携酒见过迟董述夫张来聘诸子不至 》 —— [ 明 ] 潘光统
- 《 次和黄宫詹泰泉先生喜家伯父罗江公以尚书郎乞休南归 》 —— [ 明 ] 潘光统
- 《 伤春 》 —— [ 明 ] 潘光统
- 《 洪光寺 》 —— [ 明 ] 潘光统
- 《 和张山人苏给事厓山十咏 》 —— [ 明 ] 潘光统
- 《 凤城秋夜柬陈士鹄郡丞 》 —— [ 明 ] 潘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