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杂韵

· 刘崧
箸竹长篙铁木船,两樯夹立引藤牵。 越童狎水仍轻悍,荡桨踏歌惊昼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箸(zhù)竹:整根的竹子。
  • 樯(qiáng):船上的桅杆。
  • 狎(xiá):亲昵,亲近,此处指熟练地接触、嬉戏。

翻译

长长的竹篙,铁木打造的船只,两根桅杆夹立着,由藤蔓牵引着前行。越地的孩童熟练地在水中嬉戏,仍旧显得轻快强悍,他们荡着桨,唱着歌,惊破了白日的睡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州地区的独特风情。诗中通过对箸竹长篙、铁木船、夹立的桅杆以及牵引船只的藤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当地的水上交通工具和航行方式。而越童在水中嬉戏、荡桨踏歌的场景,则生动地表现出了孩子们的活泼好动和快乐无忧,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的水乡生活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画面感强,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广州的独特风貌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