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子从军

飞扬出苏城,辛苦事幽并。 拚尽英雄骨,输谁荡子名。 但知谋国事,不复顾家声。 藉甚图形阁,麒麟总未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荡子:本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此处指从军之人。(“荡”读音:dàng)
  • 幽并:幽州和并州的并称,在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此处泛指边疆地区。(“幽”读音:yōu;“并”读音:bīng)
  • (pàn):舍弃,不顾惜。
  • 家声: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
  • 藉甚:盛大,卓著。(“藉”读音:jiè)

翻译

他从苏州城激昂飞扬地出发,艰辛地前往边疆地区。 不惜用尽自己的英雄气概和铮铮铁骨,可谁又会记得他这个荡子的名字呢? 只知道一心谋划国家大事,不再顾念家族的声誉。 即使功绩卓著得以在图绘功臣的楼阁中留名,可那象征着功勋的麒麟像终究未能建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从军者的形象和他的心境。诗中的荡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浪荡之人,而是充满壮志豪情、投身军旅的战士。诗人通过描写他离开苏州前往边疆,表现出他的英勇和无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人铭记的无奈和悲哀。“拚尽英雄骨,输谁荡子名”一句,深刻地表达了战士们为国家付出却可能被遗忘的感慨。“但知谋国事,不复顾家声”则凸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最后两句“藉甚图形阁,麒麟总未成”,以一种略带遗憾的笔调,暗示了战士们的功绩或许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表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苍凉,将战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发人们对战争、荣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