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循州哭叶六敬亭

秋来失意别,湖上哭君时。 石洞成虚约,西州无乃悲。 空传司马法,不草茂陵诗。 满目阶前树,徒伤伯道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循州:今广东惠州一带。
  • 石洞:原本可能指的是双方约定再次相聚的地点。
  • 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此处借指叶六敬亭去世之地,表悲痛之情。
  • 司马法:古代兵书,此处指叶六敬亭的军事才能或相关著作。
  • 茂陵诗:可理解为在陵墓前创作的诗歌,用以哀悼逝者或表达对生死的思考。在诗中或可泛指哀悼、怀念之作。
  • 伯道儿:指晋代邓攸,字伯道,在战乱中舍弃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子,后用来泛指无子或失去子女的人。(攸:yōu)

翻译

秋天来临,我怀着失意的心情与你分别,在湖边为你哭泣的时候。 我们在石洞中约定再次相聚,如今却成了空,西州之地怎不让人悲伤。 你空有一身司马兵法般的才能,却来不及创作如茂陵诗那样的篇章。 眼前满是阶前的树木,只能徒然为失去你这位如伯道般的人而哀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欧必元为悼念叶六敬亭而作,诗中充满了悲痛和惋惜之情。首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秋天的萧瑟氛围更增添了悲伤的情绪。颔联中提到的石洞之约成空,以及西州的悲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痛苦和遗憾。颈联赞颂了友人的才能,同时也为他未能充分施展才华、留下更多作品而感到惋惜。尾联通过描绘阶前的树木,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哀伤,用“伯道儿”的典故,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悲痛和对其无后的伤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