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闽中林公美见寄

七闽仙客少年才,一臂初交又别来。 海内词名虚日月,匣中神剑划风雷。 春晴官阁犹闻笛,调寄山阳似落梅。 见说浮湘多著作,清歌莫儗楚人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闽(qī mǐn):指古代居住在福建的七支闽族。后泛指福建地区。
  • 仙客:对对方的敬称,这里指林公美。
  • 词名:在词章上的名声。
  • 虚日月:形容名声看似盛大却可能缺乏实质内容。
  • 匣中神剑:比喻杰出的才能或非凡的抱负。
  • 划风雷:形容有惊人的力量和气势。
  • 官阁:官方的楼阁。
  • 闻笛:表示怀念故友或追思往事。
  • 调寄山阳:用山阳笛的典故,表达哀思。
  • 落梅:指乐曲《梅花落》,常用来表达悲伤的情绪。
  • 浮湘:在湘水一带游历。
  • (nǐ):比拟。

翻译

您这位来自福建的杰出才俊林公美,年少有为。我们初次见面相交后,您又匆匆离去。您在海内有着颇高的词章名声,但这名声或许有些虚名。您的才华如匣中神剑,有着惊人的力量和气势。春光明媚时,在官阁中还仿佛听到怀念故友的笛声,那曲调如寄托哀思的山阳之音,又如悲伤的《梅花落》曲。听说您在湘水一带游历时有很多著作,您的清歌不要像楚人的悲哀之音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林公美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经历的一些感慨。诗的开头赞扬了林公美的年少有才,接着通过“海内词名虚日月,匣中神剑划风雷”这一对比,暗示了名声与实际才华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同时突出了林公美真正的才华如匣中神剑般非凡。后面的“春晴官阁犹闻笛,调寄山阳似落梅”,用闻笛和山阳笛的典故,营造出一种怀念和哀思的氛围。最后提到林公美在湘水一带的创作,希望他的作品能积极向上,不要充满悲哀。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情感表达丰富,既肯定了对方的才华,又寄予了一定的期望。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