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北平省都事樊仲郛赍洪武七年正旦贺表上南京二首

· 刘崧
淮海东南是帝京,五云缭绕九重城。 光风尽解龙河冻,丽日徐开凤阙晴。 春宴戴花迎彩燕,早朝穿柳听宫莺。 前年我亦陪供奉,此日偏怜送别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ī):携带。
  • 正旦:农历正月初一。
  • 帝京:京城,京都。
  • 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为祥瑞。也指皇帝所在地。
  • 九重城:宫禁,这里指京城。
  • 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
  • 龙河:京城附近的河。
  • 丽日:明媚的太阳。
  • 凤阙:宫阙,这里借指京城。

翻译

淮海地区的东南方向是京城,五彩祥云缭绕着重重宫城。和风吹尽了龙河的冰冻,明媚的阳光缓缓化开,京城的宫阙在晴天中闪耀。在春节的宴会上,人们戴着花迎接彩色的燕子,清晨上朝时,穿过柳林倾听宫中黄莺的鸣叫。前年我也陪同在此侍奉,今日却特别怜惜这送别的情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的宏伟气象和春节的喜庆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的特殊情感。诗的前四句通过对京城的描绘,展现出其庄严、祥瑞的氛围,“五云缭绕九重城”“光风尽解龙河冻,丽日徐开凤阙晴”等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京城的美丽和繁荣。后四句则将诗人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融入其中,“春宴戴花迎彩燕,早朝穿柳听宫莺”表现了京城生活的丰富多彩,而“前年我亦陪供奉,此日偏怜送别情”则在对比中突出了送别之情,使整首诗在欢乐的氛围中又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京城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