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初画竹

· 刘璟
危石涌坡陀,菉竹秀其颠。 贞坚太古心,苍翠宜长年。 古人重依附,今人自缠牵。 陈公古君子,得意造化先。 挥洒有神助,至今光彩鲜。 我来偶披阅,却忆游淇园。 武公不可作,妙际无遗筌。 岂天不佑善,地气乃变迁。 感之再三叹,赖有斯图传。 愿持宝爱之,使比恂慄篇。 精心励清操,孙子其相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坡陀(pō tuó):地势起伏不平的样子。
  • 菉竹(lù zhú):菉,通“绿”,绿色的竹子。
  • 太古心:指像远古时代那样纯真质朴的心性。
  • 缠牵:纠缠牵连。
  • 造化先:得到自然造化的优先垂青,意为具有非凡的天赋和才能。
  • 筌(quán):捕鱼的竹器,这里指竹子的妙处和神韵。
  • 恂慄(xún lì):恐惧战栗,这里引申为对道德规范的敬畏。

翻译

险峻的石头在山坡上突兀而起,绿色的竹子在山顶上秀美地生长。 竹子有着坚贞不变如太古时期般的心性,它的苍翠之色适宜长久存在。 古人重视相互依靠扶持,而今人却自我纠缠牵绊。 陈公是古代的君子,先得到自然造化的偏爱。 他挥毫作画如有神助,至今画作的光彩依然鲜明。 我偶然翻阅这幅画,就回忆起游览淇园的情景。 武公已经不在人世,那精妙的境界没有任何缺憾。 难道是上天不保佑善良的人,而是地气发生了变化吗? 我对此感慨再三叹息,好在有这幅图流传下来。 希望能珍视并喜爱这幅画,使它能比得上让人敬畏的道德篇章。 用精心来磨砺清正的操守,子孙后代也能相继传承。

赏析

这首诗以陈太初画的竹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慨。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画中危石和坡陀上秀美的菉竹,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生命力和美感。接着,诗人通过竹子的贞坚太古心,表达了对纯真质朴心性的赞美,同时对比了古人的相互依附和今人的自我缠牵,反映出对世风的一些看法。

诗中对陈公的赞美,强调了他的古君子风范和非凡的艺术天赋,其画作有神助之妙,光彩鲜润。诗人看到这幅画后,回忆起游淇园的情景,又提及武公,感慨世事变迁,善者未必得佑,但庆幸有这幅图流传,以寄托对美好的向往。最后,诗人希望人们能珍视这幅画,从中汲取力量,磨砺清操,让这种美好的品质在子孙后代中延续。

整首诗既有对画面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世态的思考,以及对道德传承的期望,意境深远,寓意丰富。

刘璟

明浙江青田人,字仲璟。刘基子。洪武二十三年拜閤门使,奏事有阙遗者,多所纠正。谷王就封,擢左长史。靖难兵起,随谷王归京师,受命参李景隆军事,兵败,归里。成祖即位,召之,托病不赴,遂被逮至京,下狱自经死。福王时谥刚节。博学知兵,尤深禅学。有《易斋集》、《无隐集》。 ► 157篇诗文

刘璟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