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朝宁采薇食,夕宁择木栖。 不从巢父死,不作夷齐饥。 北山好采樵,崎岖山路遥。 南山堪折薪,白额虎班文。 嗟哉兽相食,天道何足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宁(zhāo níng):早晨安宁之时。
  • 夕宁(xī níng):夜晚安宁之时。
  • 采薇食:采集薇菜充饥,古时伯夷、叔齐采薇而食,表示坚守气节。
  • 择木栖:选择合适的树木栖息,比喻选择合适的地方居住或投靠。
  • 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箕山。
  • 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并称,两人坚决反对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中。
  • 樵(qiáo):柴。
  • 薪(xīn):柴草。
  • 白额虎:老虎的一种,因额头上有白色条纹而得名。
  • 班文:有花纹。

翻译

早晨安宁时可以采集薇菜来吃,夜晚安宁时能够选择树木来栖息。 不会像巢父那样拒受天下而死,也不会像伯夷和叔齐那样坚决守节而挨饿。 北山适合去砍柴,只是山路崎岖遥远。 南山也能够去砍取柴草,那里有额头上有花纹的老虎。 哎呀,野兽之间相互吞食,这世间的规律哪里值得去评说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不同的选择和场景,表达了对一些传统价值观的思考以及对世事的感慨。诗中提到不效仿巢父和夷齐的行为,表现出一种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重新审视。描绘北山采樵和南山有虎的情景,增添了现实生活的质感。最后一句“嗟哉兽相食,天道何足论”,则是对自然界弱肉强食现象的感叹,进而引申到对社会规律和天道的质疑。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沉,引发读者对人生、道德和世界的思考。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