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宁(zhāo níng):早晨安宁之时。
- 夕宁(xī níng):夜晚安宁之时。
- 采薇食:采集薇菜充饥,古时伯夷、叔齐采薇而食,表示坚守气节。
- 择木栖:选择合适的树木栖息,比喻选择合适的地方居住或投靠。
- 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箕山。
- 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并称,两人坚决反对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中。
- 樵(qiáo):柴。
- 薪(xīn):柴草。
- 白额虎:老虎的一种,因额头上有白色条纹而得名。
- 班文:有花纹。
翻译
早晨安宁时可以采集薇菜来吃,夜晚安宁时能够选择树木来栖息。 不会像巢父那样拒受天下而死,也不会像伯夷和叔齐那样坚决守节而挨饿。 北山适合去砍柴,只是山路崎岖遥远。 南山也能够去砍取柴草,那里有额头上有花纹的老虎。 哎呀,野兽之间相互吞食,这世间的规律哪里值得去评说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不同的选择和场景,表达了对一些传统价值观的思考以及对世事的感慨。诗中提到不效仿巢父和夷齐的行为,表现出一种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重新审视。描绘北山采樵和南山有虎的情景,增添了现实生活的质感。最后一句“嗟哉兽相食,天道何足论”,则是对自然界弱肉强食现象的感叹,进而引申到对社会规律和天道的质疑。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沉,引发读者对人生、道德和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