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一冬无雪风沙特甚虽土旷人稀而车运不绝良可叹也

· 刘崧
边城日暮苦风沙,共说残年气候差。 水暖已闻冰解冻,地枯不见雪飞花。 去牛来马馀千里,吠犬鸣鸡有几家。 东望春回应不远,可能膏泽遍荒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边城:指靠近边境的城市,这里指北平。
  • 残年:一年将尽的时候,这里指冬季。
  • 膏泽:滋润土壤的雨水,这里比喻恩惠。(:gāo)
  • :xiá):远;长久。

翻译

在边城的日暮时分,风沙之苦让人难忍,人们都说这年尾的气候很差。 已听闻水暖冰开始解冻,土地干枯不见雪花飞舞。 这里路途中牛去马来绵延千里,能听到狗叫鸡鸣的人家却没有几家。 向东望去,春天的回应应该不远了,可能滋润万物的雨水会遍布这荒凉遥远之地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平冬季风沙严重、气候恶劣且人烟稀少的景象,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到来、雨水滋润大地的期盼。诗的首联通过“边城日暮苦风沙”和“共说残年气候差”,形象地表现出当地环境的恶劣和人们对气候的不满。颔联的“水暖已闻冰解冻,地枯不见雪飞花”,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土地的干旱和缺少降雪的情况。颈联“去牛来马馀千里,吠犬鸣鸡有几家”,则从路途的繁忙和人家的稀少两方面,展现出这个地方的空旷。尾联“东望春回应不远,可能膏泽遍荒遐”,表达了对春天和雨水的渴望,给人以一丝希望。全诗语言朴实,意境苍凉,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民生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情。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