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薜荔(bì lì):常绿藤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卵形。
- 夕籁:傍晚的声响。
-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
翻译
陡峭的绝壁上芙蓉花秀美盛开,悬崖边上薜荔长得高高。 天空清朗能听到傍晚的各种声音,树叶飘落能看清细微之处。 如此仙境般的美景谁能继续欣赏,荣耀名声自己也可抛却。 时而前来依靠着图画,满心惆怅地望着那渺茫的烟雾波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对绝壁、芙蓉、悬崖、薜荔等景物的描写,展现出山水的秀丽与雄伟。“天清闻夕籁,木落见秋毫”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细腻。诗中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最后一句“时来倚图画,怅尔渺烟涛”则透露出一种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些许无奈,给人以悠远的意境和深沉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水世界。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寻人家至石岭下冲雨入大村夜宿罗坑 》 —— [ 明 ] 刘崧
- 《 题沧江垂钓图为王宗韶赋 》 —— [ 明 ] 刘崧
- 《 承邓子益黄树之作依韵奉答 》 —— [ 明 ] 刘崧
- 《 余自去冬闰十一月遣人还泰和迎候舍弟子彦与家人偕来今经九十馀日矣未知果来否偶灯下独酌有怀怆然援笔题此俟余弟至而共读之时正月二十七日夜也 》 —— [ 明 ] 刘崧
- 《 廿三日过石头江下访表兄萧则善因赋一首 》 —— [ 明 ] 刘崧
- 《 黄河道中 》 —— [ 明 ] 刘崧
- 《 须归 》 —— [ 明 ] 刘崧
- 《 题关山秋霁图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