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州东津驿书感

沿回左江湄,至止东津驿。 游子怀往事,恻怆泪沾臆。 昔在景泰中,蛮獠祸孔棘。 我祖宪府英,提兵此驻节。 疆场赖敉宁,蛇狶就俘馘。 王事诚辛勤,营星陨中夕。 去今六十载,相传犹仰德。 嗟予小弱孙,寡昧何所识。 王命使南交,幸兹吊遗迹。 天涯岁云暮,寒风吹独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 (yì):胸。
  • 景泰:明朝朱祁钰的年号。
  • (liáo):中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
  • 宪府:御史台的别称。
  • (mǐ)宁:安抚平定。
  • (xī):猪。此处指敌人像野猪一样。
  • 俘馘(fú guó):指俘获斩杀。
  • 营星:指营头星,一种星象。古人认为营头星出现,主将当死。

翻译

沿着曲折的左江岸边前行,最终到达了东津驿站。 游子心怀过往的事情,悲伤不已,眼泪沾湿了胸膛。 往昔在景泰年间,南方的少数民族引发的灾祸很是紧急。 我的祖父在御史台为官,率领军队在此驻守。 边疆靠着他得以安抚平定,像蛇和猪一样的敌人被俘虏和斩杀。 为王事奔波确实辛劳,营头星陨落的那个半夜,他也去世了。 距离现今已经六十年了,相传当地的人仍然敬仰他的品德。 唉,我作为幼小孱弱的孙子,愚昧无知,懂得什么呢。 君王的命令让我出使南方,有幸到此凭吊先祖的遗迹。 天涯之地,岁末年终,寒风吹拂,我独自站立着。

赏析

这首诗是潘希曾在浔州东津驿所写,表达了他对祖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以及自己身负使命的感慨。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到达东津驿的情景,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接着回忆了景泰年间祖父在边疆的功绩,表现出祖父的英勇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透露出对祖父辛劳和去世的悲痛。然后,诗人感叹自己作为孙子的无知和渺小,但也因为身负王命来到此地凭吊遗迹而感到荣幸。最后,诗以岁末年终、寒风独立的场景结尾,烘托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