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太史尔锡喜灯花见寄

萧条空斋夜,灯烬花蕊灿。 故人忽诗来,尺素写强半。 取诗就灯窥,读之百忧散。 锵然球玉鸣,烂若盘珠转。 缅怀琼瑶报,面目良有腼。 想当孤咏时,焚香坐清宴。 深忧渺江湖,信断衡阳雁。 兵戈久未息,畴与当一面。 空抱济世奇,回肠不成断。 啸歌自发舒,托寓复冲淡。 旨哉非浪言,三复吾不厌。 起舞唾壶缺,顾影巾纱岸。 空囊获至宝,富贵俄可办。 灯花信有徵,钱财奚足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读作(cì yùn)
  • 太史:官名,史官之长。
  • 尔锡:人名。
  • 尺素:书信的代称。
  • 锵(qiāng)然: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球玉:玉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 琼瑶:本义指美玉,此处指美好的诗文。
  • 腼(miǎn):羞愧。
  • 清宴:清雅的宴会。
  • 畴(chóu):谁。
  • 唾壶(tuò hú):一种小口大肚的盛痰器皿,这里指击节咏歌时,用以拍节之具。

翻译

在这冷清空寂的夜晚,书斋中灯光昏暗,灯芯的花蕊灿烂燃烧。 故人忽然寄来诗作,书信写了大半张。 我拿着诗就着灯光细看,读完之后种种忧愁都消散了。 诗句的声音清脆响亮,如同玉磬鸣响,又灿烂美好如盘中的珠玉转动。 我缅怀那如美玉般的诗作回报,自己感到很羞愧。 想象着他独自吟咏时,焚着香坐在清雅的宴会上。 深深的忧愁弥漫在江湖之间,与他的书信断绝,连衡阳雁都不再传信。 战争长久没有停息,谁能与我当面交流。 空有救世的奇才,却只能愁肠百结。 长啸高歌来自我抒发,寄托情感又显得淡泊恬静。 这些话意义深刻并非随便说的,我反复诵读也不厌倦。 起身舞蹈,击节咏歌,唾壶都缺了一块,在巾纱岸顾影自怜。 空瘪的行囊中获得这如至宝般的诗作,瞬间觉得富贵也很快能实现。 灯花确实是一种好的征兆,钱财又哪里值得我期望呢。

赏析

这首诗以灯花为引,表达了作者在寂寥的夜晚收到故人诗作后的复杂情感。诗的前几句描述了夜晚的情景和收到书信的喜悦,以及读诗后的愉悦感受。接着,作者通过想象故人创作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人的钦佩和自己的惭愧。诗中还抒发了对江湖深深的忧愁,以及因战乱而无法与友人相见、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苦闷。然而,作者通过长啸高歌来排解忧愁,体现出一种豁达和冲淡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将故人的诗作视为至宝,认为其比富贵更重要,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