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这里泛指城市。
- 幽事:指幽居的乐趣之事。
- 拈(niān):用手指搓捏或拿取。
- 桐叶:梧桐树的叶子。
- 茆楂(máo zhā):一种野菜。
- 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后来也指像样的东西。
翻译
城市中的风尘之事确实让人感伤,然而乡村居处的幽趣之事却难以忘怀。 闲暇时拈起梧桐树叶来供作题字之用,时常采摘茆楂当作干粮。 避雨时偶然寻得松树当作伞盖,躺卧白云之下姑且借石头作为睡床。 一直以来像样的物品成为诸多牵累,才发觉这样清静空寂的地方胜过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乡村幽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诗的首联将城市的风尘与乡村的幽事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颔联和颈联通过描写诗人在乡村的具体活动,如拈桐叶题字、采茆楂裹粮、以松作盖、借石为床等,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反思,认为过多的物品会成为累赘,而乡村的清静空寂才是真正的美好。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暮归二首 》 —— [ 明 ] 刘崧
- 《 访胡隐君山居 》 —— [ 明 ] 刘崧
- 《 鸿雁来奉题张嗣宗雁图 》 —— [ 明 ] 刘崧
- 《 余忧愤中戏作墨龙于报恩寺之西壁明日余兄子中复图于东壁有高视阔步之意或请余弟子彦赞之子彦笑而不言因赋一绝以见意 》 —— [ 明 ] 刘崧
- 《 哭旷伯逵 》 —— [ 明 ] 刘崧
- 《 八月三日晚圣驾夕月清凉山上陪祀礼成喜赋 》 —— [ 明 ] 刘崧
- 《 余归自南京与舍弟子彦相见于清江舟中别去承寄绝句六章依韵奉答 》 —— [ 明 ] 刘崧
- 《 同舒伯源自双溪口度桥登高山望幽谷诸峰赋八绝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