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除作八韵

云霞开曙色,海国动微春。 愁自今宵去,年随明日新。 风光聊自异,乡俗未全真。 柏酒从家宴,椒盘忆故人。 观心应不住,夙业岂无因。 忤世非关傲,怀忧未为贫。 狂来须自得,事去任时嗔。 仰视三千界,毗邪无此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卯岁除:癸卯年的除夕夜。“岁除”,指一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 曙色(shǔ sè):黎明时的天色。
  • 海国:近海地域。
  • 微春:初春的气息。
  • 柏酒:即柏叶酒,古代习俗,春节时饮之,可以辟邪。
  • 椒盘:盛有椒的盘子。古代习俗,农历元旦用盘进椒,饮酒则取椒置酒中。
  • 观心:观察自己的内心。
  • :执着,停滞。
  • 夙业(sù yè):前世的罪业;佛教语,指过去世所造的业。
  • 忤世(wǔ shì):与世道不合。
  • 三千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称,泛指宇宙。
  • 毗邪(pí xié):亦作“毗耶”,佛教语,这里指维摩诘菩萨。

翻译

云霞散开,露出黎明的天色,海边的国度泛起了初春的气息。 忧愁从今晚离去,新的一年随着明日到来而更新。 这里的风光只是略有不同,乡土风俗也并非完全地道。 在家中宴会上饮着柏叶酒,看到盛有椒的盘子便想起了故人。 观察自己的内心不应执着停滞,前世的罪业难道没有原因吗? 与世俗不合并非因为骄傲,心中怀有忧愁也未必是因为贫穷。 狂放时应当自我满足,事情过去后任凭时间去嗔怪。 抬头仰望那广阔的宇宙,维摩诘菩萨也没有像我这样的身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癸卯岁除这一特殊时刻所作,描绘了岁除时的景象、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写云霞和海国的景色,烘托出新春将至的氛围。“愁自今宵去,年随明日新”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希望忧愁能随着过去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带来新的希望。

“风光聊自异,乡俗未全真”则体现了作者对所处环境的感受,这里的风光和乡俗与他熟悉的有所不同,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异乡之感。“柏酒从家宴,椒盘忆故人”描绘了岁除时的传统习俗,饮酒食椒,同时也勾起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从对外部环境的描写转向对内心的思考。“观心应不住,夙业岂无因”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认为不应执着于某种观念或情感,同时也思考了前世业因的问题。“忤世非关傲,怀忧未为贫”则阐述了自己与世俗不合并非出于傲慢,心中的忧愁也并非因为物质的贫困,而是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狂来须自得,事去任时嗔”体现了作者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在狂放时能够自我满足,事情过去后也能顺其自然,不被过去的事情所困扰。

最后两句“仰视三千界,毗邪无此身”,作者仰望广阔的宇宙,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独特,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岁除时的情景,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素养。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