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访,拜谒。
- 啼鹃:杜鹃鸟,常在春天啼叫,声音凄切。
- 松桧(guì):松树和桧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 绛纱:红色的纱帐,这里指代讲学的场所。
- 传经:传授经典或学问。
- 立雪心:比喻对师长的尊敬和求学的决心,源自“程门立雪”的故事。
- 东郭:地名,这里可能指墓地所在的地方。
- 孤冢:孤坟,指无人祭扫的坟墓。
- 西洲:地名,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与陈先师有关的地方。
- 玉尺:古代用来量玉的尺子,这里比喻衡量人才的标准。
- 青紫峰:山峰名,这里可能指墓地附近的风景。
- 土似金:比喻土地肥沃,也可能是对墓地风水的赞美。
翻译
花落时,杜鹃的啼声从远处的林中传来,墓地的洞门旁,松树和桧树郁郁葱葱,遮蔽了春日的阳光。 我仍然记得在红色纱帐下传授经典的那些日子,如今白发苍苍,心中依然怀着对师长的尊敬和求学的决心。 东郭的墓地孤寂无人,西洲的泪水已经流尽,但对故人的情感却愈发深沉。 我想要带着玉尺去占卜那里的风水,青紫峰前的土地,肥沃如金,充满了生机。
赏析
这首作品在清明后九日拜访陈先师墓时所作,通过描绘墓地的春景,表达了对先师的深切怀念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诗中“绛纱尚忆传经日”和“白发长悬立雪心”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师恩的感念,也体现了其不渝的求学精神。结尾的“欲携玉尺占佳气,青紫峰前土似金”则寄寓了对先师墓地风水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先师学问传承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师长的尊敬和对学问的尊重。
邓云霄的其他作品
- 《 暮春紫烟楼八咏步陈仪翔年兄百尺楼韵 》 —— [ 明 ] 邓云霄
- 《 重游东林寺迟袁伯益不至 》 —— [ 明 ] 邓云霄
- 《 刘觐国宪副自楚入祝万寿圣节奉恩纶南归称太夫人觞即返武昌赋别 》 —— [ 明 ] 邓云霄
- 《 中秋夜同叶陈钱诸君泛舟游朝阳岩 》 —— [ 明 ] 邓云霄
- 《 村居春兴秋兴各十章俱步张孟奇园居韵春兴十首 》 —— [ 明 ] 邓云霄
- 《 送袁青瑶掌科之南垣二首 》 —— [ 明 ] 邓云霄
- 《 专诸墓仄调排律十二韵将 》 —— [ 明 ] 邓云霄
- 《 寿周石林七秩又一四首 》 —— [ 明 ] 邓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