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十八咏秋柳

欹枕西窗夜寂寥,迎秋一叶已萧萧。 露团金井千家冷,霜度龙门万里遥。 晚咽寒蝉怜半落,朝翻警鹤叹全飘。 幽人无限求凰意,闲抱朱弦倚树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欹枕:斜靠着枕头。欹(qī)。
  • 寂寥:寂静空旷。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声。
  • 金井:装饰华丽的井,常用来形容宫廷或富贵人家的井。
  • 龙门:古代传说中的地名,比喻遥远的距离。
  • 寒蝉:秋天的蝉,因其鸣声凄切,常用来象征秋意或哀愁。
  • 警鹤:警觉的鹤,这里指鹤的鸣叫声。
  • 幽人:隐士,指隐居的人。
  • 求凰:古代传说中凤凰的雄鸟,这里比喻寻求知音或伴侣。
  • 朱弦:红色的琴弦,指琴。

翻译

斜靠在西窗下的枕头上,夜晚显得格外寂静空旷,迎接秋天的是那一片片已经萧萧作响的柳叶。露水凝结在华丽的井边,使得千家万户都感到寒冷,霜降到了遥远的龙门,万里之外。晚风中寒蝉的鸣叫声低沉而凄切,仿佛在怜悯着半落的柳叶;清晨鹤的鸣叫声警觉而高亢,感叹着柳叶已全部飘落。隐居的人心中有着无尽的寻求知音的愿望,他悠闲地抱着红色的琴弦,在树下调奏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柳叶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欹枕西窗”、“露团金井”、“霜度龙门”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遥远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寒蝉”和“警鹤”的鸣叫,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哀愁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以“幽人”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知音的寻求和对琴音的寄托,展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怀。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