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三首贻文举训导

· 郑真
皋比掌教本非才,苜蓿盘空几席埃。 帝阙仰瞻三殿出,仙山遥望五云开。 多烦上客公车过,共迓先生聘币来。 藻頖生香冠佩集,锦篇新儗柏梁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皋比(gāo bǐ):古代指虎皮,这里比喻武将的座席,也泛指铺垫在座位上的兽皮。
  • 苜蓿(mù xu):一种植物,古代常用作饲料,这里指简陋的饮食。
  • 帝阙:皇宫的门,借指朝廷。
  • 三殿:指皇宫中的三大殿,这里泛指朝廷。
  • 仙山: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山,这里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 五云:五色的瑞云,象征吉祥。
  • 公车:古代官府的马车,这里指官员的交通工具。
  • 聘币:古代聘问时赠送的礼物,这里指聘书或聘礼。
  • 藻頖(zǎo pàn):古代宫殿中的一种装饰,这里指华美的装饰。
  • 冠佩:古代官员的帽子和佩饰,这里指官员。
  • 锦篇:华美的文章。
  • 柏梁台:汉代宫中的高台,这里指高雅的文学场所。

翻译

我本无才,却担任了教职,如同坐在虎皮上,简陋的饮食使得几席都蒙上了尘埃。仰望皇宫,三大殿巍峨耸立,遥望仙山,五色祥云缭绕。多亏了尊贵的客人驾着官车来访,共同迎接先生的聘书和礼物。宫殿中装饰华美,官员们聚集一堂,我新写的华美文章,仿佛是在柏梁台上创作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教职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描绘了朝廷的庄严和仙境般的美好。诗中通过对比自己的简陋与朝廷的辉煌,以及仙山的神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华美的文章和柏梁台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