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奇招同谭汝丽韩孟郁坐月论诗得新字

促膝丛谭玉漏频,虚襟灵籁两鲜新。 河山不碍当空镜,风露偏怜倚桂人。 望去婵娟堪换骨,吸来沆瀣净无尘。 论诗已会泠泠意,舍筏何须更问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促膝:膝盖靠近膝盖,形容亲密地坐在一起。
  • 丛谭:聚集谈论。
  • 玉漏频: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流逝得很快。
  • 虚襟:心胸开阔,没有成见。
  • 灵籁:自然界的声音,这里指诗歌的灵感。
  • 河山:指自然景色。
  • 当空镜:比喻月亮,如同挂在天空的镜子。
  • 风露:风和露水。
  • 倚桂人:指在月下赏桂的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 婵娟:形容月光明亮美丽。
  • 换骨:比喻彻底改变,这里可能指诗歌创作中的灵感激发。
  • 沆瀣:古代传说中的仙水,这里比喻清新脱俗的诗意。
  •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舍筏:比喻放弃旧有的方法或观念。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指导或帮助。

翻译

我们亲密地坐在一起,频繁地谈论着诗歌,时间似乎在玉漏的滴答声中迅速流逝。我们的心胸开阔,没有成见,诗歌的灵感如同自然界的声音一样新鲜。自然景色不会阻碍我们仰望那如天空之镜的月亮,风和露水尤其怜爱那些在月下赏桂的人。望着那明亮的月光,仿佛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的心灵,吸取那清新脱俗的诗意,使我们的心灵洁净无尘。我们在谈论诗歌时已经领悟到了那种清脆悦耳的意境,既然已经领悟,又何必再寻求旧有的方法或观念的指导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月下谈论诗歌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清新脱俗诗意的追求。诗中“河山不碍当空镜”一句,以月亮为镜,映照出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对诗歌的无限热爱。而“吸来沆瀣净无尘”则进一步以仙水比喻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灵感与洁净心灵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