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处士幽居

· 郑昂
山篱短短径斜斜,屋子三间竹半遮。 岁馑无僧供菜把,天寒有鹤守梅花。 武陵流水非秦世,姑孰青山落谢家。 共约春晴草芽动,杖藜携酒踏晴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林处士:指隐居在山林中的士人。
  • 山篱:山间的篱笆。
  • 短短:形容篱笆短小。
  • 径斜斜:小路弯曲不直。
  • 岁馑:指年成不好,饥荒。
  • 僧供:僧人提供的。
  • 菜把:一把蔬菜。
  • 天寒:天气寒冷。
  • 武陵流水:指武陵源的溪流,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 秦世:秦朝时期,这里指古代。
  • 姑孰:地名,今安徽当涂县。
  • 谢家:指南朝宋时期的谢灵运家族,以文学著称。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晴沙:晴朗天气下的沙滩。

翻译

山间的篱笆短小,小路弯曲不直,三间屋子被竹子半遮半掩。年成不好,没有僧人提供蔬菜,天气寒冷,却有鹤守护着梅花。武陵源的溪流已非秦朝时期,姑孰的青山也落入了谢家的手中。我们约定在春日晴朗时,草芽初动之际,拄着藜杖,带着酒,踏着晴朗的沙滩去游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宁静画面,通过山篱、小径、竹屋等自然元素,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诗中“岁馑无僧供菜把,天寒有鹤守梅花”一句,既表达了隐士生活的艰辛,又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后两句通过对武陵流水和姑孰青山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春日踏青的约定作结,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郑昂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