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题别赋一首

· 郑真
骨相虚涵造化机,仙家酒熟许挑携。 青云誓与归华表,白月须同泛碧溪。 兴托箕山心似石,梦随辽海醉如泥。 倾银注玉人堪笑,回首崆峒落日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骨相:指人的骨骼和相貌。
  • 虚涵:空灵深邃。
  • 造化机:自然的奥秘。
  • 仙家酒:指仙人所酿的酒。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 泛碧溪:在碧绿的溪水上泛舟。
  • 箕山:山名,古代传说中的隐居之地。
  • 辽海:辽东半岛以东至朝鲜半岛西部的海域。
  • 倾银注玉:形容饮酒时豪放不羁的样子。
  • 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翻译

我的骨骼和相貌似乎蕴含着自然的奥秘,仙人酿的酒熟了,允许我携带。我发誓要与青云一同归向华表,白色的月亮应该与我一同在碧绿的溪水上泛舟。我的兴致寄托在箕山,心志坚如磐石,梦里随着辽海,醉得如同烂泥。我豪放地饮酒,人们或许会笑我,回首望去,崆峒山的落日已经迷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仙境般的景象和豪放的饮酒场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奥秘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中“骨相虚涵造化机”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身相貌的自信,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后文中的“仙家酒”、“华表”、“碧溪”等意象,进一步以仙境为背景,抒发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倾银注玉”的豪放与“崆峒落日迷”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