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典试留都事竣恭竭孝陵

昌会开黄道,淮圻起赤龙。 握符绥化外,辑瑞抚寰中。 王气钟玄极,坤灵启閟宫。 河山留玉几,霄汉望遗弓。 论秀从畿甸,涵濡仰圣功。 菁莪思颂美,绘画若为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午: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典试:主持科举考试。
  • 留都:指南京,明朝初期的首都。
  • 事竣:事情完成。
  • 恭竭:恭敬地祭拜。
  •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
  • 昌会:盛大的集会。
  • 黄道:古代天文学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迹。
  • 淮圻:淮河的边疆地区。
  • 赤龙:指皇帝,象征皇权。
  • 握符:掌握符节,指掌握政权。
  • 绥化:安定教化。
  • 辑瑞:收集吉祥的征兆。
  • 抚寰中:安抚天下。
  • 王气:指帝王的气象或国家的命运。
  • :聚集。
  • 玄极:深远的极点,指天。
  • 坤灵:地神。
  • 启閟宫:开启幽闭的宫殿,指陵墓。
  • 玉几:玉制的几案,象征皇权。
  • 霄汉:天空。
  • 遗弓:指皇帝去世。
  • 论秀:选拔优秀人才。
  • 畿甸:京城周围的地区。
  • 涵濡:滋润,指受到恩泽。
  • 圣功:帝王的功绩。
  • 菁莪:指优秀的人才。
  • 颂美:赞美。
  • 绘画:描绘。
  • 若为工:如何能够描绘得尽善尽美。

翻译

在壬午年主持科举考试于南京,任务完成后,我恭敬地祭拜了孝陵。盛大的集会在黄道上展开,淮河边疆地区升起了象征皇权的赤龙。掌握政权,安定教化边疆,收集吉祥的征兆,安抚天下。帝王的气象聚集在深远的天空,地神开启了幽闭的陵墓。河山之间留下了玉制的几案,天空之上我们仰望着已故皇帝的遗物。选拔优秀人才从京城周围的地区开始,我们受到帝王的恩泽滋润,仰望其伟大的功绩。我们思考如何赞美那些优秀的人才,描绘他们的形象,却难以尽善尽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官员在完成科举考试任务后,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进行祭拜的场景。诗中通过“黄道”、“赤龙”、“握符”、“辑瑞”等词汇,展现了皇权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同时,通过对“王气”、“坤灵”、“玉几”、“遗弓”的描绘,表达了对先帝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最后,诗中提到选拔人才和赞美圣功,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和先帝的忠诚与敬意。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