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头遇翟梧台丈

晴江净不流,白石竹林幽。 缆短随阴系,鸥轻逐水浮。 逢迎值林叟,鸡黍晚欢留。 相送柴门外,娟娟山月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博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翟梧台: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对年长男性的尊称。
  • 晴江:晴朗天气下的江面。
  • 净不流:形容江水清澈,似乎静止不动。
  • 白石:白色的石头。
  • 竹林幽:竹林深处显得幽静。
  • 缆短:系船的绳子短。
  • 随阴系:随着树荫系住船只。
  • 鸥轻:形容鸥鸟轻盈。
  • 逐水浮:随着水流漂浮。
  • 逢迎:迎接,接待。
  • 林叟:住在林中的老人。
  • 鸡黍:指简单的农家饭菜。
  • 欢留:愉快地留客。
  •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
  • 娟娟:形容月光明亮而柔和。
  • 山月:山间的月亮。
  • :秋天。

翻译

晴朗的江面清澈如镜,仿佛静止不流,白石点缀的竹林深处显得格外幽静。系船的绳子虽短,却随着树荫巧妙地系住,轻盈的鸥鸟随着水流自由漂浮。在这宁静的江边,我遇到了迎接我的林中老人,晚上他以简单的农家饭菜热情留我共度欢乐时光。当我要离开时,他送我到柴门外,只见山间秋夜的月亮明亮而柔和,照亮了我的归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秋景图,通过“晴江净不流”、“白石竹林幽”等句,展现了江水的清澈和竹林的幽静。诗中“缆短随阴系,鸥轻逐水浮”巧妙地以缆短和鸥轻为喻,表达了随遇而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结尾的“相送柴门外,娟娟山月秋”则以山月之娟娟,寄托了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同时也增添了秋夜的静谧与美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