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闻杜鹤

百舌声喧絮乱飞,杜鹃又到蓟门枝。 洛桥啼罢市朝异,蜀国魂归道路疑。 人事未随阳气转,天心宁待野禽知。 好依宫树催春曙,日暖龙眠起每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山:位于中国北部,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界山。
  • 杜鹤:即杜鹃,一种鸟,其叫声常被形容为“不如归去”。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洛桥:洛阳的桥梁,此处可能指洛阳。
  • 蜀国:古代国名,今四川一带。
  • 阳气:中医术语,指春季的生机与活力。
  • 天心:天意,天命。
  • 宫树:宫廷中的树木。
  • 龙眠:指皇帝的安眠。

翻译

燕山之地,杜鹃的啼声再次响起,百舌鸟的喧闹与絮乱的飞舞中,杜鹃又来到了蓟门的枝头。在洛阳的桥上,杜鹃啼叫之后,市朝的面貌已然改变;在蜀国的道路上,杜鹃的魂魄归来,让人对道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人事尚未随着春天的阳气转变,天意又岂是野禽所能知晓的。最好依傍宫廷的树木,催促春天的曙光,阳光温暖,皇帝的安眠总是起得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燕山春景中的杜鹃啼声,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洛桥啼罢市朝异,蜀国魂归道路疑”巧妙地运用了杜鹃的啼声来象征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后两句“人事未随阳气转,天心宁待野禽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天命难测的无奈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感。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