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中秋篇
去岁泛园池,共掇中秋月。今当秋色半,倚棹江天阔。
江天池水雨茫茫,水底骊珠一色光。南国仙舟看郭李,西江旅泊叹参商。
江流去去秦淮曲,想像银蟾摇绿玉。怨入蒹葭夜正长,书稀鸿雁肠难续。
蒹葭鸿雁不胜愁,惆怅嫦娥耐九秋。罗绮谁家秦女管,关山几处庾公楼。
高楼急管宜秋兴,不及澄江如练净。鲛室迎潮泪满绡,湘妃抱瑟妆临镜。
绡可裁衣镜可窥,镜中岁岁换容辉。淩空正忆鸳鸾侣,绕树还惊乌鹊飞。
飞飞乌鹊天边急,风高露重铜仙泣。商妇何须红袖弹,迁人自觉青衫湿。
江中碎月散流金,坐久凄凄玉露深。袁宏咏史无人听,枚叔观涛郁壮心。
且按绿琴成苦调,更骑黄鹄觅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掇(duō):拾取,摘取。
- 骊珠(lí zhū):传说出自骊龙颔下的珍珠,比喻珍贵的事物。
- 参商(shēn shāng):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比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
- 蒹葭(jiān jiā):荻和芦,两种水草,也泛指芦苇。
- 鸿雁:比喻书信。
- 嫦娥: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 庾公楼:古代名楼,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因东晋庾亮而得名。
- 鲛室(jiāo shì):传说中鲛人居住的地方,鲛人泪可化为珍珠。
- 湘妃: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因悲痛投湘水自尽,成为湘水之神。
- 鸳鸾侣:比喻夫妻或情侣。
- 铜仙:指铜制的人像,这里可能指铜制的仙人像。
- 商妇:商人的妻子。
- 袁宏:东晋文学家,以咏史诗著称。
- 枚叔:西汉文学家枚乘,以《七发》中的观涛描写著名。
翻译
去年在园池中泛舟,共同拾取中秋的月光。如今秋天已过半,我独自倚着船桨,望着江天辽阔。 江天与池水在雨中茫茫一片,水底的珍珠与月光同色。南国的仙舟上,我看着郭李二人的身影,西江的旅途中,我感叹与亲友的隔离。 江水流向秦淮河的曲折处,想象着银色的月光摇曳在绿玉般的江面上。怨恨渗入芦苇丛中,长夜漫漫,书信稀少,鸿雁的哀鸣难以续写。 芦苇和鸿雁都充满了愁思,我惆怅地望着嫦娥在九秋中耐受寂寞。谁家的秦女在吹奏罗绮,关山的庾公楼又有几处? 高楼上的急促管乐适合秋天的兴致,但不如澄江如练般洁净。鲛人的居所迎着潮水,泪珠洒满绡衣,湘妃抱着瑟琴,妆容对着镜子。 绡衣可以裁剪,镜子可以窥视,镜中岁月年年变换容颜。我正想凌空飞翔,回忆鸳鸾般的伴侣,绕树飞行的乌鹊让我惊恐。 乌鹊在天边急速飞翔,风高露重,铜仙像也在哭泣。商人的妻子何须用红袖弹奏,迁徙的人自然感到青衫湿润。 江中碎月散发出流金般的光芒,坐久了,凄凄的玉露更深。袁宏咏史无人倾听,枚叔观涛心中郁结着壮志。 暂且按下绿琴,奏出苦涩的调子,再骑上黄鹄,寻找知音。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中秋为背景,通过对江天、池水、月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骊珠、参商、蒹葭、鸿雁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嫦娥、湘妃等神话人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