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逢一首

太公逢干将,因息沛山阳。 火德适尔昌,遂解腰间霜。 紫焰腾青天,白日无辉光。 剑成汉高佩,蛇母哭道傍。 陆可斩犀兕,水可断蛟龙。 关中促秦鹿,垓下亡重瞳。 复悲扶苏死,三猾皆成空。 白云定四海,藏之灵金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公:指姜太公,即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
  • 干将:古代著名的剑匠,与其妻莫邪合称“干将莫邪”,传说中铸造了名剑。
  • 沛山阳:地名,指沛县的山阳,今属江苏省沛县。
  • 火德:古代五行之一,代表南方、夏季、红色等,这里可能指时运或天命。
  • 腰间霜:比喻剑,因其锋利如霜。
  • 紫焰:紫色的火焰,象征神秘或超凡的力量。
  • 汉高:指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 蛇母:神话中的角色,可能与剑的传说有关。
  • 斩犀兕:犀兕是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斩犀兕指剑的威力巨大。
  • 断蛟龙:蛟龙是神话中的水生动物,断蛟龙同样指剑的威力。
  •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秦朝的中心地带。
  • 秦鹿:比喻秦朝的政权。
  • 垓下: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是楚汉战争的决战地。
  • 重瞳:指项羽,传说他有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
  • 扶苏:秦始皇的长子,被赵高和李斯陷害而死。
  • 三猾:指赵高、李斯、胡亥,秦朝末年的权臣和昏君。
  • 灵金:指铸剑用的上等金属,这里可能指剑的材料或剑本身。

翻译

姜太公在沛县的山阳遇到了干将,因为时运正昌盛,于是解下了腰间的剑。剑上的紫焰腾空而起,连白日都失去了光辉。这把剑后来成了汉高祖刘邦的佩剑,而蛇母则在道旁哭泣。这把剑在陆地上能斩杀犀兕,在水中能斩断蛟龙。它见证了秦朝在关中的衰落,以及项羽在垓下的覆灭。它也为扶苏的死感到悲哀,因为赵高、李斯、胡亥这三位奸臣最终都化为空。白云象征着四海的安定,而这把剑则被藏在了灵金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姜太公与干将相遇的场景,以及后来剑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剑的非凡力量和历史意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历史典故,如干将铸剑、汉高祖刘邦、楚汉战争等,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通过剑的视角,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正义力量的赞美。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神秘和崇高的色彩。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